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5-20 19:50:34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一)请全班学生背诵第一课《柳树醒了》,再单独背诵第二段。板书:春雨。

(二)出示课件(第三段内容):春雨给柳树洗个澡,不光把柳枝洗软了,也把柳枝洗绿了。谁能说说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板书:色彩。

(三)今天我们来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燕子、麻雀和黄莺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板书:的。

二、朗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摸底,找到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

(二)重点领读课文,正音。

1.一群小鸟 / 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2.争论、有趣、问题。

3.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

4.结合正音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滴:雨滴 水滴 点滴

欢:欢乐 欢笑 欢喜 欢迎

题:题目 数学题 问题 课题 解题

(三)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谁能把第一段读得正确流利,谁就站起来读。(二~六段类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读了好多遍课文了,谁能说说小鸟们争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头饰激趣:喜欢那只小鸟,就读好它的话,等会上台表演。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内表演。

(4)挑选两个小组上台带头饰表演。

(5)全班评选最佳燕子、麻雀、黄莺,上台表演。

3.表演完毕,趁势解决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请燕子、麻雀、黄莺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谁说的春雨的色彩是对的?

4.引导探究:

(1)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绿色的?

(2)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红色的?

(3)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黄色的?

三、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体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很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热爱大自然

预设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

揭示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觉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访问谁?

【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给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津津乐道的()

依然如旧的()

引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于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2、反馈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5、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6、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7、小结: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

2、当作者还是孩子时,曾在这儿做什么?当他成年时,他又会在这儿做什么?

3、因此,树林里的一切是怎么欢迎我的?

4、作者为什么会有把自己变成树这么奇怪的想法?

5、师: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 ……此处隐藏10432个字……p>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

(上学)

路不好走

(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