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及策略:
1、识记生字本课生字比较多,字形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乳”“梢”“舍”是翘舌音,“融”“兴”是后鼻音,“欣”“浸”“显”“临”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认清字形:可用加偏旁的方法,如,“当—挡”“才—材”;
还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如,“连—库”。
本课13个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先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发现它们左右或上下大小的比例、高低和宽窄的不同,然后交流各自的发现。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线”“材”“软”在高低和宽窄上则基本相同;
注意“舌”在作部首时和独立成字时写法的不同。
2、朗读课文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3、积累运用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喜爱、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搜集红松、白桦、栎树、榛子、紫貂和黑熊的资料及图片,帮助自己认识这些事物。
(3)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尝试对生字组词,能对会写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之处和同学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等自己常用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导语并配小兴安岭的图片。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1、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解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在题目中读一声,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个“兴”字还有一个读音是四声,可以组什么词?(高兴)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图)看老师的资料和你们课前搜集的是不是一样。
课件出示:
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山势平缓,长约4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林中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沙松等,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拉近了小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出示地图,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和教师指导。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乳”“梢”“舍”是翘舌音,“融”“兴”是后鼻音,“欣”“浸”“显”“临”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兴”是多音字,在“兴奋”中读xīng,在“高兴”中读xìng;
多音字“舍”在“宿舍”中读shè,在“舍弃”中读shě。)课件出示:
小练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脑挡视线坛材软刮袋实显严库。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脑挡视坛上宽下窄:实左右等宽:线材软独体字:严半包围:库。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
指导易错字:上下结构的字“袋”,左右结构的字“线、软”。“袋”下边部分“衣的上部穿插在“代”的中间,因此“代”的斜钩要写得平缓舒展,为“衣”腾出空间;“ ……此处隐藏26642个字……对指导学生朗读作了较为细致的思考。读正确通顺、读出情感层次清楚、要求明确。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重视了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通过“抽出”感受树木生长迅速、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感受夏天森林的青翠茂盛;通过“献”感受,森林像我们的朋友慷慨无私,人和森林是那么的融洽和谐。
在对语言文字感受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了范读、引读、配乐朗读、反复诵读、参与背诵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这些方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为教师适时引导提供了方便,并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成果。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美丽”
1、导入: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另一处美景,那就是──(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2、学生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地图)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感知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通读全文,初知“美丽”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绿色海洋的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反馈思考问题。
3、识字
课件出示:
葱葱茏茏 融化 汇成 涨满 挡住 千万缕 利剑 刮 舔 浸
(带拼音)指名读—齐读
抽枝长叶 葱葱茏茏 挡住视线 落叶飞舞
积雪融化 汇成小溪 涨满春水 刮过树梢 (男女赛读)
你们发现了吗?上面的词是写什么的?
三、品读树木,领悟“美丽”
(过渡)师: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角。人们常说:“如果小兴安岭没有树木,它的美至少失去了一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2—5自然段,把描写树木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3)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是美的。难怪作者在写四季美景的时候都以树木作为每段的开头,也难怪作者开篇就这样写(课件出示生回读第一自然段)这就是小兴安岭独具的美。
四、步入春天,欣赏“美丽”
1、(过渡)师:冬去春来,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一同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点课件)
①指名读描写树木的句子。
②抽出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长出)
③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抽出?而新的枝条是从哪儿抽出来的?
④枝条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它冲破老枝,仿佛一夜之间生长出来。这个抽出用得多好啊,它写出了什么?(枝条快速而有力地生长)学生轮流读
⑤让我们和春姑娘一道呼唤新的枝条快速生长吧。
⑥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春天树木的特点?(板书:抽枝长叶)
⑦当几百里的数木都在抽枝长叶时,小兴安岭正孕育着无数生机。难怪作者开篇就这样写(回读第一自然段)
2、除了树木,找找春天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积雪、小溪、小鹿)
师:这些景物美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1)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指导书写──欣赏。
小鹿在欣赏着什么呢?(自己的倒影)多美呀!你来读读吧!(指名读)看(出图)让我们和小鹿一块儿去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吧。(点音乐齐读)
师:作者笔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这么美丽,数一数,这段一共有几句话?(4句)作者首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板书:季节──树木──其他景物)
写春天的这几句话可以调换顺序吗?(自己在下面轻声读一读,同桌再讨论讨论)
小结:树木是小兴安岭最重要的景物,所以放在了前面,而写其他景物的这几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得非常紧密,下面的句子是顺着上面的意思写的,所以不能调换。(生齐读)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脑海里(点课件:生试背)
五、总结学法,期待“美丽”
同学们学得真好!(指板书)春天先写了—季节,再写了—树木,最后写了—其他景物。(点课件)夏天、秋天和冬天呢?下节课我们还用这样的方法交流、学习,一起感受小兴安岭不仅是美丽的花园,也是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挡、浸”。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即文章结构
3.读好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知道这一课主要写小兴安岭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指导写字
1.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
出示生字,认读并组词,指名读,集体读。
重点指导难读、难认的字。
相机指导书写“挡”和“浸”
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结构
1.学生默读,试着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结构。
四、再读感悟,抓住文章中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朗读画的句子。
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心句
交流齐读
四、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