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该教材选自南方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取之于生活,发展能力运用于生活,这是幼儿园所有课程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选择了本节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索,学会自觉地构建知识。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电子产品等司空见惯,但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入座常识却不怎么了解,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认识“排”和“座”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模拟买票看电影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的社会交往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排”与“座”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难点是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一张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标记;音乐磁带;动画碟;猫咪挂饰;贴有“排”、“座”标记的小椅子40把。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排__座”;小箩筐;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恰当地使用数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对序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尝试操作法自制座位票。运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法使幼儿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猫妈妈和猫宝宝们配戴胸卡)。
2、情景导入。导语:嗨!亲爱的猫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妈妈想带你们去看电影,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妈妈知道我的猫宝宝们可聪明了,我们先来学学对号入座的本领,再去看电影。(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活泼好动,扮演小花猫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3、创设电影院场景:座位共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单双号)。
(1)认识“排”,幼儿自制“排”号。
(2)给每排贴上“排”标记。
(师):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排”,看我们猫宝宝坐了几排呀?(师幼):1排,2排,3排,4排。(师):第一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鼓鼓掌,请坐下;第二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招招手(你们好),请坐下;第三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点点头,请坐下;第四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拍拍肩,请坐下。(师):现在请我的猫宝宝们从你的小箩筐里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排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3)认识“座”,幼儿自制“座”位号。
(师):猫宝宝们我们再来认识第二个字宝宝:“座”,我们来看一下我的猫宝宝们坐了几座?(同时猫妈妈告诉猫宝宝们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单双数)。引导猫宝宝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并告诉猫宝宝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师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师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猫妈妈引导猫宝宝认清单双数并记住自己的座位号。(师):现在请猫宝宝们从小箩筐里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笔 ……此处隐藏5064个字……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8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能力为基础。本班幼儿已经已有5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是以点数和游戏的方式获得的,但只是两个数字的分解和组成,且比较零散,而本次数学活动是在此基础之上学习5的多种方式的分解和组成,这是在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之内,能够对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数学活动借助了晒鱼的操作情景,来体验学习5的多种组成,将抽象的数概念在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情境下转化,让幼儿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是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贯彻实施。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纲要》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对本班幼儿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经过不断的修订,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
2、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以及数学活动的乐趣。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大班幼儿已经有了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难点: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三、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次活动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在本次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鱼架,让幼儿认识点数和斤数对应的三种鱼(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
将点数和斤数对应起来,让幼儿有更直观的认识,将符号与实物小鱼结合起来,这是符合本班幼儿点数的经验的,这是提升幼儿数经验发展的关键点
2、教师让幼儿自由晒5斤鱼,即把鱼上的回形针夹到麻绳上。
在这个环节中,请幼儿自由晒5斤鱼,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操作体验的机会,感受。
3、展示并让幼儿自主表达5斤鱼的不同晒法,在师幼互动中在展示板上呈现4种晒法。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为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本次活动中,让幼儿从小中大三类鱼中自由晒五斤鱼,并让幼儿自主表达。请幼儿在自主表达5斤??的不同晒法,让幼儿初步体会重量一定,
4、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多,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5、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少,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任务提出了不同层级的要求,从自由的晒五斤鱼,到具体有条数的要求,让幼儿感知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基数的不同(一斤鱼、二斤鱼、三斤鱼),数量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组合是有规律的,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感知到这一总量一定,数量的有规律的变化。
6、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快速晒出10斤鱼,串成鱼干项链送给客人老师。
最后的任务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晒10斤鱼,串成鱼干项链。从晒五斤鱼到晒十斤鱼,这是对于幼儿的数概念的更高要求,在个体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对于幼儿的数经验有进一步的提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