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教材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课。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对本册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能熟练掌握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会计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3.能区分直线、射线、线段。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位置关系。
数学思考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大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经历探索平行和相交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内容标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上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探索规律要求学生能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统计与概率:
要求学生能认识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材
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目的、内容结构、知识与的立体整合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本册教材。
(一)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它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时代性主题、组成"情境串"
时代性、现实性突出的情景,构成单元一系列"信息窗"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独创的呈现形式。比如第二单元泰山黄金周、第三单元杨帆奥运、第六单元长大我也去航天。
一个单元通常由几个信息窗组成,几个信息窗相互关联,反映的是同一个内容。比如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共包括五个信息窗:"耕地-播种-管理-丰收-收获",五个情境反映的都是和农田耕作的主题。这些信息窗组成了青岛版数学教材所特有的"情境串".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比如第三单元"杨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到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数的位数在不断的增加,同时又关注了学生口算、估算、笔算的综合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适时编入了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巩固。
3.解决问题 生成新知
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时,主题图呈现的是"我跟爸爸学设计",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概念,而是由"怎样画线"的问题引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先认识线段,又通过线段认识直线和射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积极倡导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努力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比如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交流调查生活中用到大数的情景,这样的形式提示我们,可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
再比如第六单元"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教材只提供了活动的形式,()数据都要来源于学生的实践,在教学中组织合适的活动,由学生收集数据,参与统计过程,自主学习。
5.充分探究、学会学习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如第五单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教材给出问题情境之后,并没有过细的指导,而是通过问题"这是不是个规律呢?"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举例-发现"等活动获取新知。
以上五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
(二)编写体例
在青岛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栏目的设置可谓是独具匠心、特色鲜明。信息窗、合作探索、问题口袋、自主练习、你知道吗、我学会了吗、丰收园、课外实践、聪明小屋等等。他们在整套教材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每一个栏目,教材都赋予了它一定的内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进行解读。
信息窗:通过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共同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团队力量。
问题口袋:对于有价值但不属于本课所学习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从而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旦具备解决能力,随时取出加以解决。
自主练习: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及时巩固和练习所学知识。
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了解数学文化。
我学会了吗:每单元一个,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丰收园:左边篮子里的5个苹果功能各不相同,"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是对四维目标的诠释,右边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在这里学生可以畅谈本单元的收获。
与之前所用过的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 ……此处隐藏7936个字……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记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