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5-20 19:49:36
【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二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三步预习法”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上,我会努力落实“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的新理念,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时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法,把竞争引入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过程

这篇课文拟定用两课时来完成。现在,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由已知导入

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在师生板书课题之后,我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预习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朗读情况,全部读正确的可以得到同桌画的笑脸,不会读的快速教会,鼓励生教生、生帮生,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老师开始有重点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指名读“沉甸甸胳膊晃荡”等词语,检查结果捆绑计入小组评价。

在检查完课文字词之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理清课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

第二环节品词析句在文本中动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体验。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就着学生的预习情况走进课文:“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这三个儿子吧,他们又是怎样的孩子?”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揣摩妈妈的神态和语气,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无我的爱,用平稳的渔区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他平和的心态。

结合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个一个另一个”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

结合重点的词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来体会这通水的沉重,读出妈妈提着这通水的辛苦。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不仅要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那就是妈妈的辛苦和对儿子孝行的期待。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交流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那个儿子?从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

第三环节、与“生活”相连,将孝心延续

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中我让孩子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并交流自己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得到质的升华。

最后,利用生字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拎桶、停、嗓”。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诵记《三字经》”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相信也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就学生的发言我板书了:

三个儿子

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拎水桶好儿子

“拎水桶好儿子”用红色来写,目的就是为了为了解决老爷爷的问题,同时突出本课的主题——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篇课文,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发明、创造等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就《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字数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单元和课文特点。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他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多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因此,计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有两个目标,一是识记13个生字,二是读通课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愿望,能主动的积累好词好句。能根据课题、课文内容质疑,且能自主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认识生字词语,会写“仍”3个生字。

2. ……此处隐藏12502个字……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诚恳虚心和牧童敢于向权威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具体教学设计

1、 课前导入

在执教本课第一课时时已经落实好本课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这几个目标,而本课要认的二类字及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考虑用复习生字词这一实用的教学手段导入第二课时。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一开始,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画家戴嵩”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整节课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段组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生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师生、生生、文本与生之间进行互相融合,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见的美好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注重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注重训练学习 “一……就……”、“一会儿……一会儿……”两个跟“一”有关的句式。如果单独地将文中的句式抽离出文本,可能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偶尔“出轨”,或是引发学生出现对汉语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学习这两个句式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句式放在一起,归纳出汉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体操作如下:师:“在数学‘1’在10位数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汉语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意义可丰富了,不信请看。”(出示两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结合朗读、对比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感悟“一……就……”这个句式的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画家戴嵩的著名及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指导“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导“一……就……”这个句式时,我将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放在了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已经创设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现了“开裂”,鲍老师指出,对句式的训练一般不放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除非是个别,如我课堂上理解“和蔼”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和蔼的人这一处地方,能紧密结合文本,又能通过运用词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种情况。因此对句式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应用要小心谨慎。

在上台指出国画里运用那两个词的地方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我及时利用了这一契机,大大赞扬了学生们的细心观察及对国画的“欣赏”水平,氛围融洽。可由于学生在平日里养成了过于爱表现的习惯,这里

面生出了一点点“小插曲”,个别生停留在对画的观察中,表现出对画的课外知识急于表达的情况,此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表扬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而继续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4、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兴趣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中,我充分利用本课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意义,创设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结合“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由于本课的核心是要体会画家的诚恳虚心,牧童的大胆率真这两种美好品质,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大力渲染了画家的知名度及画画的高超技巧,然后通过自读、分角色合作朗读等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强调,配合上表情、动作,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

(朗读是阅读课中的重点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环节中,学生对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一学习方式绕有兴趣,这跟教师在平时注重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有关。)

5、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结合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本课中我力求大力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具体体如下:

①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画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请他画画,他画了一幅《斗牛图》,假如当时你是一名观众,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他们的角色后,我又引问:“当时的观众还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间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场指出画家画错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像:“人们的反应怎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们此时会想什么呢?”(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们的表情,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体会。)接下来我现场模仿采访,采访了一些“观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创造。

③通过对牧童提出意见的质疑,“牧童的话对吗?为什么他能让人们信服呢?”让学生思考牧童的话,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这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宽了文本人文资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诱导,要特别注重问题的精简、问题之间的衔接,阶梯式的层层诱导,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会。课标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也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能力始终是贯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的。)

6、力求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元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我在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学习古代名人或现代画家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有关资料、故事,将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图”,加深学生的体会;此外,我还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习领域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创造的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师生享受心灵和精神自由、愉悦的过程。如何打造语文和谐又具生命力的开放性课堂,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希望通过这两次的课堂实践,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见,有效地提高自我语文教育教学 水平。

《【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