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20 19:50:2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欢庆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准备:

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师:小朋友们,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想起了哪篇课文?(《欢庆》)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9欢庆)

过渡语: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两个字,今天我们来写写这两个字。

2、指导写字:欢庆

(1)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老师在田字格范写,学生跟着书空,再在书上田字格写两遍。

(3)展示学生的作业,评价。

3、复习生字词。

师:昨天交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记得)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名读。

二、美读感悟真情体验

1、教师配乐范读。

师:看小朋友们都读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小朋友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2、师读完后问:

师:在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根据学生说的出示图片,并作解释说明

(1)师:看到了金色的田野:是呀,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现在大家眼中出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请你们读读第一行,把你们的感受读给同桌听吧。(同桌读、指名读)

(2)生: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帜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帜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帜。)

师:火红一片,就好象挂起的一面面旗子。多美呀,快读一读。(小组比赛读)

评价:老师通过你们的读,眼中仿佛看到了一片枫树林。

(3)师:鸽子在蓝天上飞翔,它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

(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

师: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一读。(指名读、女生齐读)

(4)师: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自由练读,小组比赛读。)

3、师:诗中的前四行多美呀,他们在用各自的方式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谁能把这四句连起来读读,自己先在四人小组试试,指读,评读。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

师:小朋友们读的都很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4、师: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b、申奥成功,大快人心!。c、神舟六号发射成功。d、青藏铁路的开通。

(1)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十三亿孩子都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这里的“十三亿孩子”仅仅指的是我们小朋友吗?(十三亿孩子还代表警察,妈妈,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3)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幸福、骄傲、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幸福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学生练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5、师:愿意读的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整首小诗读一读,感受一下喜悦的气氛。(师生齐读)

三、交流情感指导背诵

(1)师:是呀,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来背一背,看看谁背的最有感情。

(2)师:现在我是一名观众,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朗诵诗歌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背一背,表演表演?(指名上台表演背)

(3)师:如今,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齐配乐背课文)

四、拓展延伸

1、师:再过几天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了,你们想送什么礼物给她?

2、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祝福祖国妈妈永远富强!(师生齐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冰花的千姿百态与美丽,了解冰花的形成。

2模仿句式,训练用()像()说话。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教给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冰花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二名。表扬: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今天,我们想不想再去小童家看看冰花。哪句话更细致地写出了冰花的样子。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地自读课文。

……此处隐藏19118个字……

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板书:

赞美

⑶ 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滚动,她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于是小英把这千言万语化作了──

出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4、是掌声给了小英尊重、鼓励、赞美,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生活的勇气;当然,小英也非常懂得珍惜这两次掌声。拿起书本,齐读第4小节,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激之情融汇在这段文字中。

四、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刚才同学们把两次掌声送给了身处困境的残疾儿童小英,(板书:箭头)使她从自卑逐步走向了自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呀?

2、小朋友们,你们得到过掌声吗?那你们给过别人掌声吗?

3、播放《掌声响起来》,教师深情地读: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读懂掌声了吗?

这掌声除了表示欢迎,还表示什么呢?(关爱、帮助、支持、鼓励、表扬……)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

课时重点:

讲读全文,知道野兔的勇敢机智,懂得在一定的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防备、奇异、俯冲、敏捷、巧计、扑棱、盯住、警惕、弹出。)

2.选词填空。(选择复习中的词语,填入文中)

那只野兔竖起两只长长的耳朵,( )地趴在坑里( )前方。我悄悄地饶到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 ),只见它( )地往旁边一跳,飞快地逃跑了。我正要去追赶它,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幕( )的情景——野兔居然用( )踢死了老鹰。

师:眼前出现的是一幕怎样的奇异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读了课文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学习。

学生设疑,教师整理。

(1)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又表现在哪里?

(2)野兔用怎样的巧计踢死了老鹰?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抓住词句,自悟解疑。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意境,品品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直线划出表现老鹰凶猛的词句

(1)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俯冲、张开、抓)

(2)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大去。(盯住、打去)

(3)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猛扑、啄)

2.面对如此凶猛的老鹰,野兔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再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现野兔机智的词句。

(1)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敏捷、一跳)

(2)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迎着、跳)

(3)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不动了、四脚朝天)

(4)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弹出、一连几下)

这句话的教学采用置换比较的方法。将“弹出”换成“伸出”好不好?为什么?将“一连几下”换成“踢了两下”行不行?为什么?

师:现在我们知道是怎样一幅奇异的情景了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男生读老鹰的句子,女生读野兔的句子)

4.这只弱小的野兔在这场搏斗中能够打败凶猛的老鹰关键是什么?野兔用了什么巧计踢死老鹰?“巧”在哪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 “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