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1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地读写本课的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是: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文本,说理念
细细品读课文,发现作者笔下的巨人,当阴冷的自私盘踞在心头之时,孩子们远离,他的花园雪花飞舞;当温暖的阳光照彻巨人心房的时候,孩子们亲近他,他的花园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王尔德以艺术的形象告诉我们,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久地拥有美好的事物,更不可能拥有人生的春天,甚至会扼杀一切的美与希望。所以我打算“以”花园的变化为中心,让学生从中体会巨人三次叱责孩子并赶走孩子们,是花园产生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时以“巨人的三句话”为中心辐射全文,反复品读,展开教学。
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在全文的朗读基调上,我多采用先想后读、边读边想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童话的无限魅力。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1、教学特点:根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2、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相结合。渗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那些童话?那些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童话总能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①巨人的花园它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②文章中哪几句话让你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在变化,把它划出来。
(三)品读感悟
(1)寻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进行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引出“围墙”,是“围墙”让花园发生了变化。
(2)点拨,梳理:谁砌起了这道墙,是怎样砌成的?让孩子寻找巨人斥责孩子的句子?感受“砌墙”。
在找、读、品、悟中,感受巨人的自私、冷酷、狭隘。
(3)“砌墙”后巨人得到怎样的结果?再次找、读品悟,通过与巨人斥责孩子语句的对比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明白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久地拥有美好的事物。
( 四)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1、是什么让巨人转变了态度呢?
2、孩子的眼睛个告诉了巨人什么?
五、回眸课堂
1、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2、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对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草翠花开”是怎样的美好景象?巨人训斥孩子时态度、神情怎样?巨人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3、努力抓住教学的生长点,在读悟中领会寓意
在设计中,我要着重引导学生的“读”。这里的“读”,我有意识地进行引领,选择了巨人对孩子们的三次叱责为切入点,并紧密结合巨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神态、行动等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2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选择的课文是《巨人的花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宏观掌控,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一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专题,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随之而来,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 ……此处隐藏24511个字……悟后的巨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巨人内心的愧疚与悔意,再读巨人的话时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议”的准备,是“写”的基础。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二、 在阅读理解中训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进入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赋予了其太多的内涵和任务。关于语文阅读课如何去上,存在着太多的声音。身为语文教师,好多时候竟不知道该向着哪个方向走。 所以,“扎实”这个词无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平时教研活动的评课中很少看到或听到,仿佛语言文字训练扎实的语文课就是一种倒退。
然而,毋庸质疑,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具特色的学科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学的语文课如果离开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将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缺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训练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1、 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也是对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注意了细节的把握,使学生真正的会其音,明其意。
2、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应该学生学习、收获的阵地。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应该逐渐向着段、篇过渡,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提示学生了解其构段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也叫先总后分,使学生对段落的结构的认识更加清晰,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培养其阅读、写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以文为本,在阅读中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如第1自然段,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如在总结完全文的学习过程后。抄写则是作业布置中的一项,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
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作为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师,才可能点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和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做为自己的追求,和学生一起,叩问心灵,共同享受语文课堂中的熠熠光辉。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15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文与学词结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童话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写细细品味。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循序渐进说程序
第一环节:精彩回顾,继续学文。
上课伊始,我这样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这篇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看,它们来自于哪篇童话?”我会在屏幕上出示几位童话主人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广泛阅读,超越文本
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童话故事读一读,并开展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
五、理清脉络说板书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